汤银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与学生共成长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9-05-08

汤银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与学生共成长

——记省高校教师课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汤银娟老师

彭 欢


阳光正暖,清风徐徐地拂送来花木夹杂的幽香,坐落于校门口旁的三号教学楼出入着意气风发的学子。伴随着过往师生匆忙的脚步声,记者在三号教学楼307室采访了基础医学院汤银娟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地埋头钻研和潜心施教,谈起她的学生和科研时,厚厚的镜片里藏着的那双眼睛透露出掩饰不住的热爱。

 她爱校园,更爱学生。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说:“我热爱教学工作,希望自己教授的课程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内,她坚持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效果,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授课的班级中实行过“我学·我讲”、“主题讨论”“PBL”“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学·我讲”的过程大致是:在授课班中择优选取学生上台讲课,其间汤老师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文献材料,指导学生备课、制作PPT等,学生试讲后经她点评再次试讲、再次点评。整个过程的实施均是汤老师利用晚上、周末等课余时间来准备。在这里,汤老师向记者透露了其中一个小故事。由于课时等原因,她选择了15级临床某班学生去给检验医学某班的学生去讲课,但是在课堂上遭到了该班班长的反对,在汤老师的调解下,15级临床医学班的学生用他们精彩的表现赢得同级学生的认可。通过这种“我学·我讲”方式,对讲课学生来说,克服了学生上台演讲的胆怯和不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受众学生来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外,她爱生如子,倾心育苗,不计得失为学生付出。她说:“我热爱校园,喜欢和学生接触。”学生的点滴成长,是她心里最美的风景。2013年时,2010级专升本学生陈卓与在南方医科大学进修的她同吃、同住、同睡。她带着陈卓一起科研,陈卓还一度被南方医院眼科一教授抛来橄榄枝:“你们学校如此重视本科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以后考研究生如果对眼科感兴趣,我可以优先考虑。”每每回忆起过往的学生,汤银娟老师都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骄傲。

2013级康复专业1班吴鹃丽曾是汤老师的一名学生,因胆结石突发住院,需马上手术治疗,其父母不在身边,吴鹃丽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手术,心理特别害怕,汤老师在此时便扮演了老师、朋友、亲人等多重角色,在床旁进行耐心地开导、安慰,消除她手术前的心理顾虑;和医生进行沟通,商量手术方案;安排同班同学轮流照顾。最终,吴鹃丽身体恢复出院。

科研路上,与瓶瓶罐罐为乐。

汤银娟老师的科研兴趣启蒙于2009年在职读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的经历。毕业回湘南学院后她对科研工作信心满满。在2016级科研团队做灌注固定时,临时需要生理盐水。她开车往返学校到市区把东西找来,后发现注射器的针头不合适,又开车到市区寻回合适的针头。“其实不要那个东西也可以,只是有了那个东西效果会更好,汤老师对待科研从不马虎,细节方面力求完美。”2017级团队成员对记者说

当问到科研路上难忘的事情时,她说:“难忘的事情都在细节里面。还记得2013年在南方医科大学读研时,别人都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我却一直呆在实验室做实验,因为一个实验一旦实施起来就会忙得没有假期概念。我过生日时,还是实验室里的小伙伴准备一些零食、蛋糕、水果等东西来帮我庆祝。我们的许多节假日都是与实验试剂的瓶瓶罐罐为乐,像十一、元旦这些节日也过得很少。”汤银娟老师就是这样执着的走在科研路上。她回忆,有次七一建党节,她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实验室。“但是我一直觉得做科研虽然累,但很快乐。” 她近几年主持省、校级各类科研课题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3篇,多次获郴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

谈及科研与教学的平衡时,汤银娟说:“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汤银娟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做科研,用科研解决问题来提升教学质量。只有将两者平衡起来,通过教学启发科研,用科研促进教学,这才是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汤老师在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3次,一等奖2次,2018年在省高校教师课堂竞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她是团队的引导者,更是愉快的合作者。

由于汤老师的科研之路起步晚,其间走了许多的弯路。她说:“像电脑操作、文件检索这些基础技能比刚从校门出来的师弟师妹要差一些,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补课。由于年龄限制,一些项目不能申报。”正因为此,她有了培养学生做科研的想法,自己快30岁才开始接触科研,希望我的学生能早点接触科研 ,并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能影响一部分学生做科研的兴趣。

2011年开始,汤银娟老师在授课班级讲到相关知识点时会普及科研动态,并物色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开始是零星几个,如康伟祥、陈卓等。经过几年时间的培养,汤老师发现零星带学员不容易形成团队氛围,学生一旦遇到阻力会有退缩的情绪。2015年,她有组建学生科研团队的想法,先与临床医学院辅导员沟通和认可后,通过他们出面到班级动员、宣讲、出招新海报,选拔优秀的本科生组建了学生科研团队。

 “我在团队的定位是一名引导者。虽然我们是师生,但更多时候我们是愉快的合作者,是可以说笑、可以倾诉的伙伴。”当问到她和团队成员的关系时,她说。她曾指导陈龙、左志敏等学生的作品《茶多酚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指导肖杨团队的“医疗、旅行、经济”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方案,获湘南学院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看到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都特别高兴。”汤老师如是说。在采访17级团队成员时,他们说的一句话令我印像深刻,“汤老师亦师亦友,对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她经常陪我们做实验到深夜,她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她对我们那么好,因此我们也愿意尽全力地帮助她。”在汤老师准备今年十月份的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时,她的17级团队成员可以跑遍整栋楼去找一台合适的电脑帮她搜集相关资料,因为该材料需要特定的网络。

 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团队成员同样要求严格。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给自己明确定位,做好专业规划,常用一些学长学姐的成功案例来激励他们。她的团队氛围很好,在招科研团队成员时,其中有一个条件,学生必须积极上进、友爱互助、团结拼搏。团队成员除了完成学业外,还整日泡在实验室做科研,同时她要求学生再忙也要抽出半小时去操场锻炼身体。她还鼓励团队成员们在大学期间一定培养12个兴趣爱好。在汤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她带的整个团队成员无论是在学习、科研、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方面都很优秀。

一路走来,艰难险阻。为人师者,她关爱学生,追求课堂效果;为学者,她深钻科研,同学生共同进步。长路漫漫,但正如她所说,累但充实着。

 


审核: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