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青春——记我校援疆医师黄敏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8-12-26

20146月,湘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上班的黄敏刚刚24岁,这一年,她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大选择——远赴新疆吐鲁番参加援疆工作队;

20186月,两年一届的援疆工作,她连续坚持两届,这一年,28岁的黄敏顺利完成两届援疆工作返回郴州。

24岁到28岁,这4年时间正是女孩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乘时光正好,是肆意享受生活,还是坚定追求人生价值?黄敏,一名90后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医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坚定的选择,4年爱心奉献,4年艰苦磨难,她在大戈壁上教书育人,为同胞兄弟姐妹传递新时代的知识,也传递着青春正能量。她,不失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楷模!

 

怒放的青春

——记我校援疆医师黄敏


(唐  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将戍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八千湘女上天山,垦荒屯田,扎根新疆。”我深知,进疆先驱建设新疆,筚路蓝缕,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作为来疆最年轻的一名成员,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重担。我想与这里的一切并肩成长、进步,为吐鲁番尚在发展的职业教育添加新的血液与后续力量,既然,遥远的西部需要我,这也是祖国对我厚爱,也是我回报祖国的机会!身为年轻的人民教师,不忧,亦不惧!因为年轻,我可以拥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去寻找让自己变得强大、高远的正能量,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寻求的祖祖辈辈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毅力吗?

这是黄敏记录在自己《援疆日记》中开头的一段话。读之让人肃然起敬。未见面前,笔者心里充满了好奇,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小巧、甜美,典型的南方女生!当黄敏站在眼前,着实让笔者大吃一惊:内心的强大与娇小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位90后女生还真不一样。

 

不一样的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

 

来新疆之前,黄敏从湘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附属医院康复科上班约一年多。“科主任说要选老师去援疆,我就报名了。”黄敏说,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年轻,也没有成家,想去西部看一看闯一闯。2014831日,黄敏作为湖南省第7批援疆队员来到了新疆吐鲁番,见到了课本上“葡萄熟了”的地方。

诚然,作为年轻女性,青春、婚姻、事业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于独身一人前往一个完全不一样气候、风土、民风的地方,开启了一段完全不熟知的生活,黄敏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着惶恐和不安,也曾反复追问过自己:“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地方的文化差异会不会让工作难以开展?”“东西部气候差异我能不能适应?”……尤其是当她从吐鲁番机场下了飞机前往驻扎地时,只见一路戈壁滩,除了褐色的沙与土之外,根本看不到青翠与缤纷的色彩,甚至连一根小草都没有!吸一口气,感觉不到水分,当时觉得自己连头发都开始蒸发了!这生活太不一样了啊!

然而,从读书开始就独自一人生活的黄敏早就练就了超强的适应能力,她告诉自己,别人能在这里生活,我为什么就不能!

空气干燥,那就自制“加湿器”。 援疆人克服困难的办法总是有的:买很多水桶装满水,放在房子里,将很多衣服打湿不拧干,挂在房间里……语言不通,很多孩子根本听不懂医学专业术语,那就从教会孩子普通话开始……

在黄敏的内心,当一名神圣的老师一直就是她的理想,现在,能够来到祖国遥远的西部教书育人,既是为祖国尚在发展的康复事业添加新的血液与后续力量,更是锻炼自己的责任心。就这样,黄敏在这里一待就是4年。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整个学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学护理专业的,差不多有四五千人,但教护理专业的一共只有十几位老师,每位老师每周都有1620节课不等。因此,当20166月,黄敏第一次援疆结束时,学校再次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留下来时,黄敏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答应了下来。“这里真的非常缺老师,特别是看着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就更舍不得走了。”

 

不一样的婚礼,别样的风采!

 

笔者问黄敏援疆以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黄敏笑着说,我的答案是收获了一场援疆婚礼,收获了一个可爱的援疆宝宝。在援疆4年里,在她深爱的新疆吐鲁番这片土地上,黄敏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结婚生子!

2016424日,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在吐鲁番绿洲路绿园小区的援疆队食堂精彩上演,主角正是黄敏和她的丈夫。当天,在援友们的见证下,湖南省第七批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吐鲁番市委副书记姜欣以及副指挥长、吐鲁番市副市长倪东海用父母般的关爱为黄敏和她的丈夫操办了这一场婚礼。简单的援疆食堂被援友们布置得喜庆欢腾。虽然远离双方亲人,没有豪华的殿堂和宴席,但整个婚礼充盈着援友们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黄敏至今回忆,仍然满心激动,“我们因此在吐鲁番这片热土上写下了人生中隽永的一笔。”

爱情和婚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浪漫与相守的,对于黄敏和她的丈夫来说却是思念与牵挂。黄敏身在新疆吐鲁番,丈夫彭文广作为一名武警士官则驻守在东方明珠上海,两地相距3700多公里,时差两小时。婚礼一结束,丈夫彭文广就匆匆返回部队,而黄敏,没有请一天婚假,继续站在教学一线。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相聚的愉悦,没有太多牵手的温馨,也没有太多依偎的甜蜜。每天不变的只有提醒准时起床的电话,只有提醒按时睡觉的微信,只有嘘寒问暖的信息……电话那头是满天的哨声口号声,电话这头是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也不是没有沮丧、伤感、抱怨,而每每这时候,他们更多的是互相鼓励。黄敏说,我们一个在城市的一线守卫祖国疆土,作为一名在建设祖国西部的老师。援疆和守疆,在一个家庭就同时做到了,这何其幸运,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援疆不易、援疆人不易,这一路上办法总比困难多,除掉那些孤独感和气候环境的不适,我觉得自己把这四年生活过成了诗。青春路上有此一搏,他日的人生之路,不论是平川还是险滩,风和日丽还是骤雨倾盆,都能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这依然是黄敏《援疆日记》中的话。透过这字里行间,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高大的黄敏,她的青春在热血、汗水的浇灌下开出了美丽的援疆之花,在民族团结互助中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