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头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8-12-06

 

我与老头

 

 

    在我老家的附近住着一个怪老头,他衣衫破旧,穿的还是上个世纪那种麻布做的衣服,衣服已经泛白却还干净整洁,脸上刻满了刀削般的皱纹,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脚步却深沉有力,还每天早晚去照顾他一公里以外的菜地。他很少与人有过多的交流,村里人基本都叫他怪老头,和他打招呼时,他顶多“嗯”一句,声音不是很明显,好似从喉咙里憋出来的一个字,久而久之,村里人就渐渐的不搭理他了。

 

    老头家是那种濒危的瓦楞房与周围的房子有些格格不入,但却离我家很近,偶尔能听到从他屋子里传出的断断续续的二胡声。我多次想去他屋里看看有什么宝贝,但是母亲要我远离他,说他不吉利,但这哪能抵的住我要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呢?

 

    那天早上我起的很早,打算一探究竟,老头屋里没有传出音乐,我猜大概是去菜地了,于是便壮着胆子推开了老头家的门与我想象的灰尘满地的屋子有所不同,房间还是挺干净的,进门就是一个上世纪淘汰下来的四方桌,桌上摆着一个煤油灯,因为是白天所以没有点燃,桌上还有两本像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似的"武功秘籍"一张木床靠墙摆着,另一面墙上则放着一个六层高的复古的木式书架,里面摆满了"武功秘籍",我走近桌上的蓝色小书一看,是那种方正的繁体字具体写的什么我已记不清了。

 

    “你在这干什么?”突然,老头的声音从我头顶压来。

 

    “没干什么,只是进来串门”我说完后就心虚地跑走了。

 

     早上的行动就像一次冒险,内心既害怕,又充满着刺激感桌上的蓝色小书一直吸引着我,声音的迷题也没有解开于是第二天下午我听到老头屋里传出的声音时,又大着胆子推开了他屋里的门,猫着步子来到了他的桌子旁他那颤抖的手拉着两根丝线,我好奇的问他"这是什么",他喑哑的嗓子发出声音告诉我说"二胡""这歌叫什么?"我又追问,"二泉映月"顿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悲伤,当时我并不是很明白,只觉得这个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很神奇。我问他可不可以借我东方不败的"武功秘籍",他笑了,扯着脸上的褶子,很难看,却很真诚,因为我从来没见他笑过他非常大方地拿了出来——其实是本金庸的小说,当时我以为得到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以为能学成葵花宝典,于是飞快似的点头说谢谢,然后离开了。

 

    当时的我很小,只认识差不多一半字,却还津津有味的看着,那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也是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我看的仔细,不会的字我就查字典,当然看的很慢,我足足了一个月才,老头也没有催我。当我去还书时,老头又在拉着他的二胡,相比他那只有两根弦的乐器,我对他书架上的武侠小说更感兴趣,他又大方的给我看其他的书。在那个电视剧刚刚流行的时代,我接触最多的大概是金庸、古龙、梁羽生了,这也为我的阅读打下了基础,致使我在以后去看各种杂志小说,从最初的武侠小说,到后来的言情、散文、旅游杂志等。

 

    我和老头渐渐成为了朋友,不过他话还是不多,大多数他都是颤抖的拉着他的曲子,曲不成曲调不成调,但我并不觉得难听。

 

    后来我去上学了,因为离家远,不经常回家,每次回来,也定会去老头家里看看小说。在我还斗蛐蛐的时候,老头已经70了,后来我长大了一些,老头也更老了。某天我回家,家里人和我说老头已经不在了,是村里人把他火葬的,同埋葬的有老头的二胡以及他的书。当时我并不知道离别的意义,我只知道我再也看不到老头的小说了,也听不到他拉的二胡了,心里有点难过。

 

几年后家里搬迁要整理东西,我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了一本《笑傲江湖》,我才记起来当初把书不小心弄湿了,怕被老头骂想风干了再还给他,久而久之就忘了这件事情看着这本书,本来从脑海里淡出的记忆又开始重叠在一起,我问了母亲关于老头的事情,听说他年轻时上过战场,拿过枪,以前还有过两个孩子,在灾害中饿死了一个,病死了一个,他的妻子也在几年后病死了老头就一直没离开过这里,还听说她妻子以前喜欢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我又从母亲那里知道原来埋葬老头的地方就是他以前的种菜的地方,他的亲人都埋在那附近。我后来偶然路过那里一次,想起老头就埋在这附近,不免多看了几眼,四座很小的土堆我那时才明白老头拉的二胡声音里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大概是后半身的孤苦无依以及对家人的思念。我后来用手机认真的听了一遍二泉映月,想起的是那老头的一生,我的眼眶湿热了

 

老头的经历不尤的让我想起我自己的家人,想起他们愈加苍白的头发、越来越深的皱纹以及逐渐老去的身影,突然很后悔自己没用心珍惜父母的关心,没有给他们多打几个电话,没在他们面前尽过孝道……

 

    那本《笑傲江湖》被我留在了老家,它是属于那里的,但是我心里的“笑傲江湖”却让我时刻铭记要珍惜现在,珍惜时光,珍惜眼前的亲人,珍惜所有美好的风景,别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作者:邱洁梅                              编辑:彭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