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

  • 作者:曾佩
  • 来源:
  • 时间:2019-03-03

 

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与一个人密切相关而如今,她却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不变的是她带给我的那浓厚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从小年开始。

 

南方的小年与北方的小年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日期上的不同,连那些习俗也一样。在我家,其实小年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吃一顿。这一天过后,人们便会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

 

过年的头一件大事,便是除旧布新——打扫卫生。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那一天,奶奶总会起个大早,拉上全家老小进行年终大扫除。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擦拭明窗,掸拂蛛网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按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来年图个吉利。

 

到年终,人们通常会杀一头猪,一般叫“杀年猪”。以此准备过年的食材。猪肉要切成大块,挂在火边做成腊肉,其他的猪肠猪脚等都一并为过年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家乡的特色“猪血粑”,它是用新鲜的猪血加上奶奶提前准备新鲜豆腐和少量五花肉做成的,用以来年吃。做好后将它柴火上烘烤,熏干要20多天,但制作完成后,腊香扑鼻,风味独特。那是我的最爱。

 

“二十八,舂糍粑”这可是独属家乡的名谚每每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便开始舂糍粑。这糍粑一两个人可是弄不成的,需要全家一起忙碌爷爷奶奶会在前一晚把糯米洗净晒干,第二天把糯米放到木甑上蒸,蒸熟之后,奶奶会舀起一小盆糯米倒入一个大石臼爷爷与父亲便会提起甑把,开始舂糍粑。这看似简单,其实却很有讲究。它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舂糍粑者,也必定是强有力者,一般人可是举不起那大甑把,也没有力气把糯米给捣碎。

 

舂好糍粑后,便要开始印糍粑,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印糍粑时,一家老少都会围在四方桌上,等待着奶奶扔上那“又白又胖”的糯米团。奶奶做的捏糍粑,更是一项技术活。奶奶两手翻动,左手一拧,右手一捏,一个冒着热气的糯米团便摆在了桌子上。这时,我与弟弟便争先恐后的把捏好了的糯米团放进自己印有花纹的印盘。印糍粑要趁热,用手心揉,不能用手指去摁,不然等糯米凉了,印出来的糍粑既不美观也会影响口感。

 

腊月二十九,一家老小开始洗头洗澡换新衣,父母则忙着挂灯笼贴春联,做雪花丸子也很重要。雪花丸子是年夜饭的特色,也是必不可少的。肉里边打几个蛋,加上一些花生与荸荠,香甜软弱,美味可口。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大家子便围着火炉,看着春晚,其乐融融。年夜饭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一个个都拿着压岁红包去放烟花。

 

走亲访友期间除了花生瓜子,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众多小吃中,我独爱奶奶做的红薯片与红薯干。红薯片做之前先把红薯洗净,剃光红薯皮,然后切片,之后往切好片的红薯中撒入少许面粉,使其完全包裹住红薯片,接着便放入油锅中炸,直至红薯片双面金黄再浇以芝麻融化的白糖,又脆又甜的红薯片便完成了。红薯干则是把红薯切条,放火上烤干,烤至外面韧里面软,味道极佳。

 

我们还会做红薯粉。“红薯粉”,顾名思义,自然是用红薯做的粉,那还是早些年的记忆,如今做红薯粉是一次比一次少了,但恰巧今年,又让我赶上了。

 

红薯粉制作起来可不简单要先用机器洗净红薯打碎,再用纱布过滤,放到太阳下曝晒一两天晒干之后,把红薯浆倒入装满开水的大锅,不停搅拌,之后再把红薯粉倒入专业的工具上,漏到开水里滚几遍,放入冷水中成型,最后把它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前前后后得忙碌十多天。虽然制作麻烦,但红薯粉的味道却令我十分惦记。红薯粉的做法有很多种,每种做法都有它独特的口味,但无论哪种味道,都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人们总说现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没了以往的那种气氛,想想也是,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了,玩手机的却越来越多了。但无论怎样,我想我会永远记住她带给我的那浓厚的年味,它会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到一年此时,便翻开记忆的匣子,去寻找……

 

 

 

 

作者:曾佩                               编辑:彭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