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鞋》中反映的男女社会关系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0-09-19


论《鞋》中反映的男女社会关系



《鞋》全文讲述了一位质朴的农村少女守明对同村生产队的一位男子暗生情愫,并用鞋来示爱以约定终生,但最终被男子拒绝的故事。在文中,守明因听男子在队中的演讲而对他产生喜爱之情,当听到相亲对象就是那位男子时,她的娇羞和对爱情的向往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细腻详尽的笔触将守明对男子的怀春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以制作鞋的过程交织在一起,完美地将守明这一淳朴内敛的农村姑娘的形象立于纸上,让读者不禁感叹着少女与爱情的美好。

但即使作者在全文以极大的比例来描写守明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情感,但在文章的结尾却并没有让守明得到期待的爱情。那个男子虽接受了她的鞋,但却没有接受她的感情并马上离开了村子外出打拼,且在多年后将那双鞋还给了守明。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读者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悲剧。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个本该美满的爱情故事转变成一个悲剧?从男子在生产队工作可以得知,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由于农村与城市的资源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的落后导致了守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守明没有开明的思想。她拥有最真挚的情感,顺从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被一直以来的传统女德束缚着,做鞋是她表达情感的方式,守明对于做鞋的极度认真也刚好反应了她对男子深深的爱慕。

但是守明的付出与期待却始终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比起守明心中的幻想——“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她用准备的话说:‘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她说:‘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现实却是“她两次让那个人把鞋试一试,那个人都没试。第一次,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对她表示完全信任似的,只笑了笑,说了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到最后,男子也没有穿上守明亲手做的鞋。守明心中积累了多久的幻想被一瞬间打破,所有的付出只换来了男子的一声“谢谢”。这是守明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女性的悲哀。即使是在新中国,女性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守明做鞋的过程映射的就是中国女性的一生,默默地付出,只为得到男性的赞赏与认可。就像文中说的那样:“人家男方不光通过你献上的鞋来检验你女红的优劣,还要从鞋上揣测你的态度,看看你对人家有多深的情义”男性男性永远站在高处审判着女性的所作所为,女性必须以完美的服务来讨好男性,更可悲的是这样畸形的性别关系却得到了女性的无条件服从。守明姐姐的巧手,母亲对守明做鞋的帮助,婆家姐姐对鞋的评判,都侧面表现了女性对男女不平等关系已经认可的麻木思想。而也正是因为男性掌握着主权,所以当男子即使与守明定了亲,收下了守明做的鞋,他依然能潇洒地离开村子外出打拼,将自己的未婚妻抛下而不用背负骂名。文中的后记写到:“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即使他对守明心怀愧疚,但也仅仅只是愧疚了。

守明从暗恋男子到与男子定亲,从给男子做鞋到男子离开家乡再到最后男子归还鞋子,她所勾勒的完美爱情和幸福婚姻像泡沫一样一触即破。男子即使定亲也能远走高飞,去城市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守明留在农村,接下来的一生又该如何度过?男权并不仅仅只体现在婚姻中男性的强势,更体现在男性在社会拥有更多机会而女性的人生则只能局限于婚姻。从封建时期就流传下来并深入人心的男尊女卑的文化荼毒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人民的思想需要得到教育的开化,而教育本身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中国的教育得到发展和普及,女性的思维得到解放,也许守明的爱情悲剧才不会在其他女性中再次上演。作者精心刻画出的这个悲剧,就是向时代呐喊的最好证明。




作者:张雅杰 编辑: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