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详细内容
关于开展校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培育及推荐申报2025年省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部署,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内涵重塑,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培育遴选及推荐申报省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项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关键环节统筹考虑新时代科技、文化创新高地建设与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郴州122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探索专业研究和课程教学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四新”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构建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  

、项目申报

(一)项目选题

请各学院参照省教育厅“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附件2-5),结合学科专业优化工作和学校现有工作基础与建设情况,按照相关选题要求确定项目内容。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创新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统筹推进“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和实践。

(二)培育数量

2025年遴选确定20个校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培育项目(校级培育项目建设经费从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经费中支出)并从中择优推荐4个项目申报2025年省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申报条件

1.项目应突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创新,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联合申报;鼓励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科研院所或国内外其他高校联合申报,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搭建企业和校合作平台。

2.项目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工作胜任能力,责任心强,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项目研究与实践。

3.申报人作为“四新”项目主要负责人可申报1项,项目组成员(含主持)参研的项目不超过2个。因“四新”项目数量有限,为让更多老师或管理人员参与研究,上述要求包含之前评审的“四新”项目(2020年的新工科与2021年的新文科项目主持人此次不能主持申报)。

4.项目成员应直接参加项目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过程,团队内部分工明确由项目主要负责人所在学院为牵头单位,负责提交项目申报书,统筹项目建设和工作开展。

5.认真填写申报。请各项目申报人按申报书的填表说明填写2025年湖南省“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附件2-4所填信息认真核对

四、认定办法

(一)限额申报。每个国一流专业可以最多可以申报2项,其它专业及没有专业的二级学院最多可申报1项。

(二)学院公示。各相关学院自行组织申报评审后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公示无异议后将拟推荐项目向教务处申报。不接受教师单独申报。

(三)评审认定。学校组织专家评审,遴选确定校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培育项目及推荐申报2025年省级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

、材料报送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突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及时统一报送。各相关学院请于2025年418日前,将项目的电子材料(以U盘提交,交完后U盘当场退还)及纸质版材料送交1号办公楼1328办公室,逾期不受理。

纸质版《2025年湘南学院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推荐汇总表》(学院盖章签字,一式一份)、项目申报书(一式一份)及附件材料(一式一份),每门项目材料用一个牛皮纸袋装好并贴上申报书封面。以上材料须同时报送 word 和pdf电子版材料。

 

附件1:2025年湘南学院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推荐汇总表.xlsx

附件2:湖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及2025年申报书.docx

附件3:湖南省新医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及2025年申报书.docx

附件4:湖南省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及2025年申报书.docx


                                     

湘南学院教务处

2025年2月22日

一审:彭献荣                   二审:汤银娟                 三审: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