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6
学校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辩论决赛上的点评
- 作者:宣传部
- 来源:
- 时间:2014-12-16
辩后知不足 论而后知困
——胡小平在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辩论决赛上的点评
(2014.12.5)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微风声、细雨声、辩论声,声声入耳;
I T 事、创新事、实践事,事事关心。
三国时,诸谒孔明舌战群儒;今夜里,湘南学子群儒舌战。辩论赛不是真理和是非之辩,而是技巧和智慧之题,辩论队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只要能自圆其说、精彩得体,赢得评委和观众都有可能取胜。辩题都是似是而非的中性辩题,不会涉及真理和事实的判断。“太阳是否东升西落?月亮是方还是圆?”都不可能成为辩题。
刚刚结束的冠亚、季殿两场决赛准备充分、亮点纷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正面交锋、侧面迂回,欲擒故纵、巧妙设陷,……各种辩 术运用自如。16位选手阴盛阳不衰,儒雅犀利、可圈可点的上乘表现为大家奉献了两场绝佳的精神盛宴、文化大餐。
如果说季殿决赛“互联网时代建立病史数据库的利弊”是两弊相权取其轻的话,冠亚决赛中“大学生教育‘知识创新’和‘实践积累’更应该注重哪个?”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了。正方法学院辩论队表现出较强的整体实力,一号女生辩态自如表现出林下之风;反方文传院二辩手机智灵敏,进退得体。当然,任何美都是有缺陷的,辩论也如此:辩而后知不足,论而后知困。可惜当正方三号辩手提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对反方有利的命题时,反方没有及时抓住并予以反击,失去了一次战机。因为广义地说,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正方立场中的“知识创新”都是属于实践的范畴。整体上双方正面交锋、短兵相接稍显不足。
辩论赛在中国几乎是与大学同时出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是一位资深的辩论爱好者,23年前我主持郴州团地委工作时,主办过“郴安杯”福城大中专辩论赛,刚才进行精彩点评的李国春教授就是当年的优秀辩手。今年暑假我成功地引入并由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牵头举办了“乾通杯”国际大学生辩论邀请赛,为提升郴州的文化品位,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夜的冠亚决赛反方文传院四辩手叫陈达,我觉得辩论也就是陈述是非、达练人情。20年前舌战狮城---新加坡的最佳辩手蒋昌健倡导以学心听、以公心辩,说的是要处理听与辩的关系。听须谦恭、辩要犀利。完全不同于日常交谈的是:辩论中“强词”才能夺理,可以智慧地打断、巧妙地质疑、得体地纠正、恰当地补充对方的话语。
亲爱的同学们:厚积才能薄发,笃行方可创新。让我们看“聪明”两字是怎么写的: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记,然后日月坚持就能聪明。好大学不是考出来而是读出来的。只要好好读,我们读的大学就是好大学;只要我们好好读,普通大学可以不普通,一般大学可以不一般,二本大学可以不二。
知识好,实践好,说好就好;
积累难,创新难,知难不难。
让我们以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勤于实践,善于积累,勇于创新,通过创造的努力去赢得创新的结果,祝愿同学们青春无悔,学业有成,圆梦湘南。
谢谢大家!
信息公开
阳光服务
财务
教务系统
湘南易班
学校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实景湘南
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