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
“三下乡”进行时|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字赋能 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
- 作者:
- 来源:1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二级学院-湘南
- 时间:2024-07-18
本网讯(通讯员 李尚林 肖娟 刘春 张子清 肖诗怡 全颖 摄影 邓楠)7月16日,在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湘南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启动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通过数字化和虚拟仿真技术,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掀开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新篇章。
当日下午,实践团与陈列馆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利用数字技术弘扬沙洲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达成共识,并顺利签署了《陈列馆数字采集协议》及《肖像权使用合同》,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
虚拟仿真,红韵风华再现眼前
“半条被子”故事的当事人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老先生,作为故事的亲历者与传承者,多年来始终坚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用质朴而深情的话语,向无数来访者讲述着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老先生逐渐感受到了体力的不支,对于每日亲自讲述故事的愿望也显得力不从心。
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红韵数说”团队决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老先生量身打造虚拟数字人像。
![]()
(图为朱中雄老先生观看自己的数字人并与团队签订合同)
团队通过高精度的人脸数据采集技术捕捉并还原了徐解秀老人的后代朱中雄老先生与朱小红先生的面部特征,运用三维重建技术为他们量身打造虚拟数字人像,实现在虚拟数字世界中对他们进行高精度、高沉浸的仿真。这一举措不仅保留了人物的外型特征,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颖、生动的展现方式。
![]()
(图片左为朱小红本人、右为团队为其制作的虚拟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深情地诠释了军民之间那份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在沙洲村的虚拟世界中,这些虚拟数字人像将以高精度、高沉浸的方式为游客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更多人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聆听那段历史的回响。
数智赋能,红色记忆焕发新生
“红韵数说”团队还将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两项前沿技术巧妙地融入到了红色教育的实践中,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
(图为沙洲村陈列馆中的孩子们积极体验VR/AR技术)
在“红韵数说”团队构建的虚拟世界里,沙洲村的高精度数字模型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孩子们不仅能够亲眼目睹沙洲村的古朴风貌,自由漫步在村中的石板路上,感受那份古朴与宁静,更能“亲历”那些发生在村中的感人故事,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革命岁月的烽火连天与军民情深。
“我们希望以这种高沉浸感的体验方式,让红色文化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讲解中,而是以一种生动、直观的形式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与对红色精神的敬仰。”“红韵数说”团队成员介绍道。后续,该团队也将通过创新的数字化手段,助力红色旅游景区的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审:朱媛媛 二审:董鑫峰 三审:李冰婧
信息公开
阳光服务
财务
教务系统
湘南易班
学校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实景湘南
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