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
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劳动实践赋能成长——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举办解读清明节气活动
- 作者:吴奇珍
- 来源:12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二级学院-湘南学
- 时间:2025-03-29
本网讯(通讯员 吴奇珍 摄影 胡译元)3月29日上午,由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学校自然学堂科普团队与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联合主办的“湘创未来 科普启智”公益讲堂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之清明主题活动在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举行。12组家庭通过科普课堂、趣味游戏与手工实践,沉浸式感受清明文化的深厚底蕴,体悟劳动实践的独特魅力。
![]()
破冰互动:同心鼓敲响春日活力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同心鼓”破冰游戏拉近亲子距离。家长与孩子手握鼓绳、协同发力。“第一次和孩子一起玩团队游戏,看到他专注调整力度的样子,感觉特别暖心。”家长邹女士感慨道。活动志愿者田桂玲表示,游戏不仅活跃了气氛,更让家长与孩子在协作中建立默契,为后续环节奠定基础。
![]()
科普课堂:清明文化里的自然密码
在清明主题课堂上,志愿者以“介子推传说”切入,结合动画视频与互动问答,生动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寒食节习俗融合及节气物候特征。提及清明放风筝、踏青等习俗时,8岁的朱同学兴奋举手道:“原来古人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现在我和爸爸每年春天也会去郊外放风筝!”此外,课程还融入了地域文化对比,如南方青团与北方馓子的饮食差异,引发家长对传统习俗传承的热议。
![]()
手作实践:青团飘香中探索自然奥秘
手工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志愿者指导下,家庭分组制作青团与手工菊花。揉搓艾草面团时,志愿者同步进行科普,南方多用鼠曲草或白蒿等野菜制作青团,馅料咸辣为主,江浙地区则偏好艾叶,多以红豆沙等馅料,讲究‘甜不压艾香’。家长张先生边示范边感叹道:“孩子第一次知道野菜也能做成美食,这比课本知识更直观!”另一侧,孩子们用彩纸制作菊花,志愿者借机讲解菊科植物叶片的特点,例如菊花叶片的特点是羽状深裂且边缘具锯齿。
![]()
![]()
赋能未来:劳动实践课的新模式探索
此次活动不仅传播传统文化,更是学院劳动实践课程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联动校外基地,学生志愿者自主设计教案、协调环节、把控现场,其师范技能与组织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黄莹坦言:“从‘纸上备课’到真实课堂,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者的责任与成就感,这对未来就业至关重要。”
一审:戴昕 二审:朱媛媛 三审:李冰婧
信息公开
阳光服务
财务
教务系统
湘南易班
学校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实景湘南
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