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康复医院:22天,为八旬老人重启生命之光

  • 作者:吴珊珊
  • 来源:02附属康复医院-附属单位-湘南学院-附
  • 时间:2025-04-22

本网讯(通讯员 吴珊珊)担架车推送入院,嗜睡,身上插着胃管、尿管,四肢水肿......”88岁的患者胡爷爷,刚刚经历两次大手术,正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严重低蛋白血症等多重病魔缠斗。这位老人被送入附属康复医院老年神经康复科后,科室迅速组建一支由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团队,他们日夜坚守,用22天为胡爷爷治疗并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

主治医师彭晓为胡爷爷诊察中

入院当天,胡爷爷咳嗽、咳痰还伴呼吸困难。老年神经康复科主任龚海峰召集多学科专家会诊,医生立即对症采取措施,后续每天动态评估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入院第3天胡爷爷咳嗽咳痰症状开始好转,呼吸困难症状在吸氧状态下改善,拔除了胃管、尿管;入院第10天胡爷爷四肢水肿情况消退。

康复治疗师李娜引导患者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师们根据医疗团队的治疗方案,每天都守在胡爷爷的床前,一对一地帮助他做训练,从呼吸、吞咽到肢体的力量和关节活动,认真对待每一项训练。了解到胡爷爷因为呛咳对吞咽训练有点抗拒后,康复治疗师给胡爷爷按摩咀嚼肌,让肌肉放松下来,用冰棉签轻轻刺激口腔,唤醒吞咽反射,带着他做唇操、舌操,活动口腔肌肉,用中等稠度的食物,引导他吞咽。胡爷爷从通过胃管进食到入院第3天经口喂食,再到入院第5天第一次自主进食。

黄亚萍引导患者进行作业训练

护士长黄亚萍带领的护理团队,关注着胡爷爷的每一个需求。在完成医疗护理之余,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记录表格,关注老人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情况。

护士们每两个小时给胡爷爷翻身、拍背,防止形成褥疮,帮助他排出肺部的痰液。在呼吸训练方面,护士们想出“创意”,让胡爷爷用500ml的矿泉水瓶吹气,配合腹式呼吸,逐步增强肺部功能。针对胡爷爷具有静脉血栓的风险,她们还设计了“三阶运动处方”,早上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中午做直腿抬高增强肌肉力量,傍晚坐在床边练习平衡。

22天的奇迹:卧床——座位——站立

22天的奇迹:鼻饲——喂食——自主进食

在医护团队的努力和家人的陪伴下,胡爷爷从躺在床上到坐在床上,从坐在床上到坐轮椅去大厅晒太阳。第22天的清晨,胡爷爷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缓缓站起,走了十步。当走到一半时,他还抬手整理了一下衣领。

从只能靠鼻饲进食到能自己吃饭,从卧床不起到能借助助行器行走,这22天的奇迹,离不开医疗、护理、康复团队紧密的配合以及患者自身的坚强和家属的陪伴。

“我们不仅要让患者活着,更要让他们活得有质量。”医院党委书记李维新的话,在整个治疗过程得到了体现。医护团队用专业和爱心,让胡爷爷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






一审:徐添瑶 二审:董鑫峰 三审:李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