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科普志愿行——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霜降”科普活动

  • 作者:
  • 来源:12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二级学院-湘南学院
  • 时间:2025-10-24

本网讯(通讯员 刘玲 李蓉蓉 刘畅)近日,由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我校自然学堂科普团队与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联合主办的“‘湘创未来 科普启智’公益讲堂——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之霜降”在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举行。本次活动共40个家庭参与,通过生动讲解与趣味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传统节气的科学魅力与文化底蕴。

在游戏互动环节中,科普团队准备了一系列与霜降节气、自然常识相关的趣味谜题。“月落西窗前,白羽覆田间,非雪亦非盐(打一自然现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打一植物)”等谜题刚一公布,小朋友们便纷纷举手、踊跃抢答。

在科普讲解环节中,志愿者们围绕霜降主题,从“霜的形成原理”、“生物过冬智慧”、“霜降传统习俗”三个维度展开讲解。针对与霜降形成相关的冷暖空气交互实验,志愿者通过通俗的原理阐释和清晰的视频演示,让孩子们明确实验步骤与核心逻辑。在志愿者的一对一协助下,小朋友们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直观见证了冷暖空气相遇时的“博弈”过程,更深刻理解了霜的形成条件。

在手工实践环节中,志愿者同步示范创意柿饼手作:用粘土塑出圆润的“柿果”,捏出弯曲的树枝,用白胶混合食盐均匀涂抹在“柿果”表面,模拟出霜降覆盖的质感。他们穿梭在小朋友中间,及时提供帮助——有的协助调整“树枝”造型,有的指导“霜降”效果的呈现。小朋友们紧跟节奏,发挥巧思,陆续完成了各具特色的柿子主题手作。

“这次活动既能让孩子了解节气知识,又能动手做手工,太有意义了!”一位家长笑着说道。此次活动将节气文化与科学实践深度融合,不仅向孩子们传递了霜降相关的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湘创未来”公益讲堂将持续升级课程体系,以“高校+基地”联动模式深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着力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据悉,该公益项目后续计划推出系列专题课程,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育人机制。

 一审:唐智成  二审: 劳丽颖  三审:贺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