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大家谈】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体会

  • 作者:邓党雄
  • 来源:邓党雄
  • 时间:2018-11-07

【本科教育大家谈】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共中央9月10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取得的新成就,系统阐释了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教育事业发展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湘南学院党委为贯彻好习近平教育思想,下发了《湘南学院关于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本科教育”教育思想学习大讨论的通知》,并作为理论中心组第11次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与会者结合成都宣言、新时代本科教育四十条和学校的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本报将陆续刊登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借鉴,以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体会

□  湘南学院党委书记    邓党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视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发表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论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构成了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并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我校建设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大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我认为,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要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教育思想内容,还要深刻体会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从而领悟其原理、掌握其精髓。我在学习中体会到,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鲜明的政治立场

 

    毋庸置疑,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教育受政治的影响,教育要为政治服务。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概括起来就是教育要为人民、为国家、为政党、为发展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传承服务,具体体现在三个坚持: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旗帜下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一点,就会走偏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明确了教育的政治立场,为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政治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应该提倡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切磋交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为落实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就高等教育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严格的立德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其教育重要论述中多次提出严格的立德要求,在学生的德育问题和教师的师德问题方面,提出了“两个重要标准”的重要思想:①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就学生的德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这就要求“严”字把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一要严格标准,把顶层设计和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教学目标,既要注重理论素养的提升,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严格纪律,广大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方位锤炼学生的思想品德,实现教育的思想品德目标与专业技能目标的统一,教师的授业解惑责任与传道释疑责任的统一,以身作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和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要求严格,鲜明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

    就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并对教师成长提出了许多师德要求。总书记叮嘱教师要承担神圣使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承担这一神圣使命,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自身必须要有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反复强调师德第一标准的基础上,对好老师的标准提出了四点要求:①要有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心力。②要有道德情操。尊师重教,核心是师德师风。没有师德,难以重教,难以尊师。③要有扎实学识。为学生传授真知、解疑释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自己要有真本领。④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最有爱心的事业,没有爱心别当老师,没有爱心别搞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又提出了教师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①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②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③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④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⑤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⑥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以上所述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立德问题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之所以提出严格的立德要求,就是因为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坚持德育为先。

    严格的立德要求需要一定的途径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的实现途径也有重要论述,他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施途径,包括:

    1)狠抓校风和学风。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教师要精心从教、学生要精心学习,通过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锤炼心志的过程,学生的不少品行要在学习中形成。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

    2)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3)教师要成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等等。

 

三、浓厚的民本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在治国理政中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民本情怀同样也体现在他一系列的教育重要论述中。他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需要。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指出发展教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实现抱负和梦想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关注教育公平,还要特别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我们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扶贫先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在决胜全面小康中,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要“挖断穷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于民生民本,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体现出浓厚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民本情怀还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关爱师生。在学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学生各个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提出了“学有所教、幼有所教”的思想,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要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要把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等等。

    在教师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关心教师的待遇地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个人一生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一些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

 

四、明确的笃行导向

 

    务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风格,这种风格也体现在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他十分鲜明地坚持教育的笃行导向。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他也多次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关于笃行导向、注重实干的论述,他要求教师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当好学生“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立德树人,不仅要教知识,还要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适合他的成长道路。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在学生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要求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长才干,在实践中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教育中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显著特点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时代新要求。学习领会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显著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思想体系内涵,更加准确掌握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更加深入地把握我国新时代的教育规律,更加准确地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大局,也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我们工作实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编发:姜航 审核:王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