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专题】 教师代表发言稿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1-01-09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推进卓越本科建设进程,1月5日,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上,教师代表美术与设计学院张光俊、药学院刘思妤、数学与金融学院吴霞、音乐学院李爽霞、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段凌飞、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刘华先后围绕一流专业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教学管理、课程思政、学生学科竞赛、教书育人等工作作主题发言。现将各教师代表的发言稿编发,以供学习参考。

 

 

 

提升内涵,彰显特色,推进卓越本科建设

 

美术与设计学院 张光俊

 

今天我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一是总结美术与设计学院“十三五”期间的经验,二是谈谈美术与设计学院“十四五”期间有关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一些想法。

“十三五”期间,美术与设计学院先后获得了“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一系列平台与荣誉。在2020年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院一举获得6个一等奖,并有2项推送到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近几年,我院教师迅速成长,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融入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这一平台后,发展势头更好,老师们干劲十足,学生们学习氛围浓厚,整个学院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在乡村振兴、旅游文创产品研发、民族民间艺术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南岭特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比省内外其他高校的相关学科专业,深知差距和努力的方向。2021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既是“十四五”的开篇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元年。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提前谋划,提升内涵,彰显特色,推进卓越本科建设。

关于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设计学和美术学两个一级学科,有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等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84人,在校学生1951人。

美术学是传统优势专业,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也曾经迷失了发展的方向。现在,我们的思想非常统一,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以培养乡村中学美术教师为目标,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定位乡村中学美术教师的特色在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既要有服务乡村、扎根基层的情怀,又要有综合的实践能力。模糊专业界限,不以培养艺术家为导向,以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为素材,既要了解国画、油画、水彩、版画,又要了解设计、手工,既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又要能够创新教学方法。

设计类专业现有4个,现在不考虑取消某个专业,新增某个专业,就是想办法办好现有的专业。我们一样要模糊专业边界,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中心,重点抓好两个领域:一个是美丽乡村建设,以环境设计为主,其他专业为辅。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和改善是一篇大文章。最近我们跟郴州市政府积极对接,正在策划西河风光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对环境设计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另一个领域是旅游文创产品研发,以产业转型促进乡村振兴。郴州市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并提出了推动莽江红---绝美湘南世界级旅游景区走廊建设。我们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产品设计负责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负责品牌推广、形象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负责新媒体开发,美术学负责提供艺术和人文支撑。目前,我院正在跟郴州市文旅局、郴州市文旅投、郴州市博物馆合作郴博文创、福城会客厅等系列产品研发,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内涵建设是抓手,特色发展是方法,卓越本科是目标。我们也一定会继续努力!

 

 

 

 

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一流金课建设

 

药学院 刘思妤

 

药学院《药理学》课程在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我校首个国家一流金课。自《药理学》课程登陆学银在线平台以来,我们的课程页面浏览累计达481万余次,累计选课人数达6100余人次,发帖互动次数达10000余次,15所高校使用了我们的课程,现有超过180所大学1000余人次的社会学习者在本课程学习。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药理学一流课程的建设过程及我对课程建设的一些想法。

一、为什么要建设一流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2018年11月24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指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将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带动教材建设和专业发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分为5类:线上一流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线下一流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优质在线课程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一流课程提出了“两性一度”的要求:提升高阶性,即在课程目标上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突出创新性,即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和个性化学习;增加挑战度,即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如何建设一流课程

《药理学》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都在线上课程改革的路上探索,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2007年,在喻泽兰教授的带领下,《药理学》课程被评为第二届湖南省精品课程,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精品课程网站。2018年,在唐伟军教授的带领下,《药理学》课程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课程建设初期,经验不足,条件设备受限,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分批赶赴长沙录制授课视频,经过反复修改、录制,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录制视频60余个,视频总时长达1000余分钟。平台上线后,教研室的老师们不断丰富线上资源,推广平台,并利用课程平台开展校内的SPOC教学,经过两个学期的完整运行后,同年课程已被7所高校运用于线上教学。正是基于前期的这些基础,也是根据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线下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我们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新型关系,制作教师授课短视频(这部分均为原创自建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建立试题库,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互联网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形成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全面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模式。

第二,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内容上,我们课程在传统的药理学内容上进行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如突出药理学中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合理应用内容,根据各章节内容在线增加临床应用案例讨论,教师在线上直接和学生进行沟通,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应的在线学习平台包含教学视频、主要内容、测验、作业、资源下载等部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自我检测;药理学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训练,改以前验证结果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问题为前提、解决问题为结果的实验,并在线链接机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线上线下实训中锻炼临床实践技能,体会临床上如何诊断疾病,正确合理使用药物,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第三,教学方法改革。线上线下的深度结合,根据以学生为中心和深度学习的原则,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线上实行远程式教学——网络视频讲授,由主讲教师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视频讲授,学生自行上网学习,并可重复收看,学生在线学习后可以完成相应的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线下实行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板书、小组讨论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提供者,而是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任课教师能够通过学习平台查看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记录,了解学习进度,通过分析数据,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通过网上互动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及时得到解答,缩短学生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间。但这样的方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备课,这里感谢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第四,评价方法改革。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例如线上学习以客观题为主的测试、以主观题为主的讨论、线上视频的观看及互动,线下课堂以学生汇报为主的互评、以案例报告为主的项目探究以及以书面试卷为主的考试测试等等。线上线下各种考核方式在学生最终成绩中的占比后综合评价。

三、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看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作为新兴教学形式,其发展需要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整个教学团队要进行整体协作与分工,授课教师需在教学内容革新的同时,承担课程录制与上线等技术性工作;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引导工作,让学生接纳和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学习。目前,我们的教学团队配备合理:拥有教授3人、博士3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3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在我们的教学团队中,有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主讲教师,有组织学生线上预习、讨论、习题的教师,有随时回答学生问题的教师,有统计数据和成绩的教师,有为学生及时更新的辅助教学资源的教师……大家团结协作,尽可能持续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教学服务。

《药理学》课程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教研室老师们对课程的坚持和信心以及踏踏实实的努力,每一届可爱的学生的喜爱和支持也给我们带来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为我们的建设课程带来了欣慰和感动。

 

 

 

 

以基层教学组织为着力点,加快卓越本科建设速度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研室为例

 

数学与金融学院  吴霞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普通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动我院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本科教学管理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卓越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与金融学院扎实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研室在2020年被评选为湖南省首届100个优秀教学基层教学组织之一。

一、 树立建设目标

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16人,占比61.5%,博士14人,占比53.8%,有行业背景、师范教育教学经历的教师21人,占比80.8%。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层教学组织以教研室为依托,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突显团队优势,形成结构合理、高效有序的基层教学组织单位,为我院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组织保障。激发教师深入潜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主体意识,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整体提升,培育形成全院上下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教学文化氛围,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师范人才培养质量。通过2-3年的建设,实现教研室建设的“三制”与“三化”。“三制”指教研室实行考核制、教研活动备案制和专业负责人考核制。“三化”即常态化、信息化和成果化。常态化,完善教研室管理制度与机制,保障教研室建设和教研组织活动的定期和长期开展,形成常态化工作;信息化,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成果化,教研室的建设情况、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活动、教学业绩等形成物化成果,开展成果交流与推广。

二、制定详尽措施

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改革成效、课程建设成果、课堂教学效果等为抓手,明确专业基层教学团队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强化师德师风,加强名师引领,提升教师团队业务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党、国家和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政策、教学规范等文件,对标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坚持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培育“四有”好教师。本专业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首届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人。由这些名师对新教师实施教学指导,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实施新教师培训制度、首开课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等,严把教学质量关,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这种严把教学关的措施,我们教研室教师在省级、学校的课堂讲课比赛中,获得过省级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校级一、二、三等奖5项。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一、二等奖4项,省级A类学科竞赛一、二等奖10余项。同时外聘中学骨干教师3人,担任师范技能教学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的实用性,2020年11月,代表湘南学院参加省示范技能竞赛的5名学生中,2名本专业学生获得三等奖。另外,有计划组织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修培训。近三年,我院先后选派李小平、周志强、廖芳芳等博士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访学进修。

(二)服务专业发展,建设教学资源。加强相关学科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调研,参与制定并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培养方案,在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师范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增加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例如新增《教学评价》《几何画板》《教学论文写作》等中学教师实用急需的能力培养课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团队成员中建设有省级网络空间教学的名师空间课程,有省级的精品课程《常微分课程》,还有首批省级的一流线下课程《数学分析》,校级的精品在线课程《数学建模》等,90%以上的课程都建有超星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加强学科建设,培育教学、科研相长的文化氛围。组建一支业务氛围融洽、能力互补、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通过已经取得的各种省级平台,例如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设立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直接与奖励挂钩的绩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对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团队教学、科研核心竞争力。近三年,主持获得省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天元基金项目2项,国家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SCI检索论文20余篇。主办3次大型全国学术会议,邀请数学界如袁亚湘、周向宇院士、范辉军杰青等知名专家前来参会作报告,提高了湘南学院数学学科的知名度。这些成绩促成了本学科分别在2019年、2020年获得湖南省两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新增的平台继续支撑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发展模式。

(四)组织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讨。通过建设与应用新型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选用或撰写优质教材(含信息化教材)、结合新型教育技术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合等,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探索,推动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引导团队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推动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在学术层次上对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学术的深入开展。近三年,教研室教师新增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教育规划项目,1项思政改革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8篇,编著有3部省级规划教材。

(五)执行教学规定,规范教学管理。有效开展多种形式教学评价,对于教研室认定为教学不合格的人员,在职称评审、各类评优评奖中实行一票否决。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在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工作中起到组织、引导、督查作用,教师的教学、科研业绩与年终的绩效挂钩。

风顺正好扬帆时,勇立潮头唱大歌。近几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在稳步提升,本科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逐步增强,加快了卓越本科建设步伐。接下来,我们希望在湖南省的一流专业、课程建设大潮中,抓住机遇,奋勇前行,把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办得更加红火,为学校增光添彩!

 

 

 

 

“立德树人”为目标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音乐学院 李爽霞

 

在加速实现中国梦、强化政治引领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不断创新开拓教育思维,以立德树人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努力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推进课程思政

在课堂上,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例如歌曲《我爱你中华》的歌词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在教唱中我会向学生传递真挚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抗疫期间,我教学生演唱原创作品《最亮的星星》,向处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在线上教学时,我通过网络直播教导学生演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和我的祖国》等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声乐作品,向同学们详细介绍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深情,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誉,让思政教育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在科研方面,我成功申报了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干扰与治理研究》、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思政元素融入音乐专业课程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研究》。去年12月月,我的教学设计成功入选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全省仅有20例入选)。近日,我和同学们一同完成了省“智慧树”团队对我的教学视频录制,学生精神状态饱满、课堂学习效果很好。

在艺术实践方面,去年7月,我演唱的歌颂坚守在一线的郴州扶贫干部的原创作品《扶贫干部,我的老乡》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播出;9月,我演唱的原创作品《郴之谣》在中央电视总台15频道播出。我还带领声乐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开设音乐云课堂,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助威;11月,我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把省内各高校优秀的声乐教师请进学校,举办了一场名为“唱响湘南红,音乐厅里的思政课”音乐会,红网、星辰在线、郴州电视台、郴州日报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12月,我主持的《“燃创新之火,建红艺之路”——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音乐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获得了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其中,“燃创新之火,建红艺之路”就是在音乐专业学生中打造“红艺精神”,通过《半条被子》《郴之谣》等原创本土红色音乐作品,在学生中发扬和传承红色基因。

2018年,我任教的《声乐演唱》成功申报为校级特色优势课程;去年,音乐学院以我为负责人成功申报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声乐》专业课成功申报为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音乐学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获批省级音乐与舞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我认为音乐学专业课程富含独特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实现思政教育和音乐专业课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达到文化自信。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方式方法

首先,以大一新生为试点,先针对涉及面较广的音乐学专业课程,如《基础声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期间穿插全院性的声钢器舞竞赛、歌手大赛等第二课堂,开拓“课堂思政”的教育平台。

其次,思政元素融入音乐学专业课程,如《声乐演唱》《声乐专业课》培育一批思政元素引领与协同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

第三,我带领声乐教研室教师,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实现最终立德树人

第四,积极拓展思政教育传播渠道。针对大学生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的特点,我借助湘微教育“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设红色音乐文化专区,学生在此平台学习的同时我们专任教师再进一步地通过网上直播授课、课件录播、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加深同学们对红色音乐文化的学习。

今后的声乐教中,我会继续坚持“让思政教育插上音乐的翅膀”,全方位、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思政教育音乐专业课程的教特点充分地结合到一起,完善声乐教学育人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自信,努力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以赛促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段凌飞

 

我是2012年进入湘南学院,在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的团队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上取得了一些的成绩,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其他奖20多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奖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奖多项。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项目研究,目前学生完成的项目有:疫情防控监测系统、汽车LED头灯驱动器、变电所温湿度远程采集控制系统、点火控制装置、电动滑板、室内10厘米高精度定位系统、无线定位系统、光定位系统,无线充电系统、蓄电池智能充电器等。在研的项目有:巡检机器人、RTK定位、水质监测系统、用电监测控制系统、NICU婴儿监护系统等。

今天我代表我我们团队就如何“以赛促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学校领导重视,学院领导支持

多年来,学校领导、学校教务处对我们学院学生科研团队培养工作非常重视,同时还有其他职能部门在各项学科竞赛中积极提供各种保障。2015年,竞赛培训的2间实验室空调老化,竞赛又是在炎热的暑假,校领导得知后,亲自督办,组织各部门1天内就给实验室更换上新空调,这一年我们第一次取得了国家一等奖,这与领导们的支持和关怀密不可分。

一直以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领导一直在努力将电子设计大赛成绩打造成一项体现我院办学水平的亮丽品牌。通过以赛促学,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对参与竞赛导的老师和学生遇到的问题,均给予优先解决。由于工科项目研究设计耗材需求大的特殊性,学生平时训练和研究经费短缺,学院领导们群策群力给予我们经费支持。多年来,院里投入在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的费用逐年增长,对团队需求无条件支持,鼓励团队成员外出交流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近三来学院累计投入约20余万元建立了竞赛的专用耗材库更新了相关办公设施,使学生能在整洁、干净、舒适、专业的实验室无忧无虑地开展创新研究,这为我院学生竞赛和科研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学院对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每人根据参加情况每年发放600至1500元不等补助,。每年支持约20名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科技会展,如:深圳创客智博会、创客周、工博会、慕尼黑电子展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学院出台鼓励政策,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抵扣创新创业学分,并要求我院学生从2019级开始,所有学院学生必须参加一次学科竞赛,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才允许毕业。

二、不断改进学生培养及管理机制

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通过多年的不断迭代反馈和新教学思想的引进,培养方式从“为了竞赛而竞赛”变成了“为了学习而竞赛”,学生在我院创新性开放实验室实现了高度自治并养成了高效的学习氛围。目前我们吸纳的学生主要为大一新生,采取“候补淘汰”制度,采用3人一组项目培训,通过高年级“传帮带”模式进行,教师指导、队长负责,学生自我学习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研究的项目不断迭代和深入,目前常驻实验室学生约为50人。实验室培养的学生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在深造,都能在各自的领域独当一面。目前实验室考研上线率达100%,被郴州电视台报道多次。

我们不断改革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为我院其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参考。以此为契机,我们团队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多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年我院首次开设卓越班教学模式。

三、无私奉献的指导教师团队

学生进行的项目研究从简单的寻迹小车、倒立摆控制、颜色检测、无线通讯等到复杂的图形处理、人脸识别、物体识别、智能控制、高精度定位、路径规划等,涵盖范围广泛,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很高,这些是个人无法完成的我们的指导团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壮大。通过长期的发展建设,目前我们团队主要成员有:黄健全教授博士、张宏桥、谢光奇、李翔副教授和学院其他同事。

指导团队的老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各有所长,大家兢兢业业,互相取长补短,常年在实验室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指导学生,我们常自己调侃,说我们的特点是:人傻心善。因为,除去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学生进行的研究学习只能在周一到周五的课余时间及周末和寒暑假。所以,不管是从专业上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指导工作都是一段艰辛的过程。这需要团队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还要不断的接收、学习新的技术、提供新的项目,以跟上科技发展步伐,更要有全心全意、不计得失为学生服务奉献的思想。我们团队的老师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地位,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多么困难,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多门严重,我们都能坚守岗位,信念坚定地默默付出对各种竞赛指导教师挂名不计较、不偏颇,全心全意指导学生,体现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责任。

四、凝聚了独特实验室文化

从原来一个人到现在一个团队,我们对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则如同朋友一般。我们一起爬山、运动、吃盒饭、欢庆,我们一起攻坚克难。多少次学生生病,我们开车带他们去医院,从不计较费用。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我们能主动号召团队教师和实验室成员共同帮助,绝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情。我们形成了独特的实验室文化,我们培养的学生向上向善、懂得感恩,每年毕业的学长只要有时间,都会自愿返校回来分享工作和读研感想,交流当前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沿,为学弟们指导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且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

五、思考与鞭策

这些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失败。2012年至2014年,我们每年满怀期待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可每次都是省里千年老三”;2014年我们筹备建立湖南省第一个创客中心,两年后,我们的创客消失了,其他高校则遍地开花2015年我们主攻植保无人机,项目最终没有下来2016年我们攻克FOC无刷电机驱动算法,2年后,国内开始流行,我们只剩下干瞪眼的份儿2017年我们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验装置雏形并测试,然而,在教育界最火爆最需要这种模式2020年里,我们的项目搁浅了……虽然成绩可喜,但是失败更可贵,因为它深刻暴露了我们团队的缺陷与不足但我们团队不畏失败,不忘初心,总结过去,不断反思,积极思考,相信未来可以取得更大突破!也愿新的一年里学校办学越来越好,老师教学越来越棒,学生质量越来越高!

 

 

 

 

 

 

 

以热爱之名赴育人之约

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 刘华

    2013年我来到湘南学院担任辅导员。在最初担任辅导员的时候,对这个岗位的认知不是很深刻。随着时间的推进,我明白了大学时光对于每一个青年学子来说都意义非凡,因此在面对着这些思维活跃而又孑然莽撞的大学生,我既欣喜而又充满斗志。在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中,我逐渐找到了关于人生和价值思索的答案。马克思在他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讲到:“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我觉得选择当辅导员是挺幸福的事情。

一、在辅导员职业道路上,不断地实现了自我成长           

“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我在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担任辅导员八年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辅导员岗位,相反却越来越热爱这个岗位。因为热爱,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地夯实教育的功底。

    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一直在成长。在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我都认真对待,2019、2020年连续两年我获得综合成绩第一名。今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湖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复赛和决赛,取得了复赛冠军奖、个人决赛三等奖的成绩。大赛是一个的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比赛的过程,引发了我对辅导员工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思政教育功底,何以去教育学生进步?何以让教育到达应有的深度?在这里要感谢学校为我们辅导员团队提供的发展机遇,职称单列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辅导员这个团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逐步提升。感谢学生处的领导和老师,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组织我们进行封闭训练,提升我们的竞赛能力。在日常辅导员培养过程中,为我们创造尽可能的成长机会。这些年来,我们整个辅导员团队的竞争意识和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

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引导能力。2016年在湖南大学进行辅导员培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心理活动形式,便尝试以课题立项形式,将这种教育方式运用于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担任学院心理专干,在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建设了标准的心理活动室,活动室从申请装修到投入使用,其墙面、地板、窗帘、桌椅都按照学生心理需求进行了色彩搭配及精心设计。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有了充足的场地和设备学院的心理活动室也成为同学们开展活动的必需场所,团体辅导活动也成为了学院的一大特色活动在硬件得到提升的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自费参加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高级研修班,利用工作之余夯实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结合时代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特点,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撰写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网文,并尝试学习制作网络视频,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近年来,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都获得了“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单位”的称号,我指导的易班工作站连续两年获得“先进二级易班工作站”称号。

做学生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就是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学生因为受谈话启发而进步。我会随身带着谈心谈话记录本将我与学生谈心谈话的内容以案例分析形式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不断的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了新的发现和更深刻的思考并愈发觉的辅导员工作意义重大。

二、在辅导员的职业道路上,不断筑牢理想信念。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018年,我在长沙理工大学进行辅导员专题培训的时候,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当辅导员”——因为热爱,热爱是因为信仰。还记得当时听时代楷模曲建武老师讲课时候,我眼里饱含泪水。我被他信仰的力量所震撼,有信仰的人是可畏、可敬的我遵循着他的脚步,在筑牢自己信念的基础上,努力去影响学生。这不仅需要自己有信念,更需要有高水平的教育能力。

每年我都会带领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到社区、到农村担负起大学生该有的社会责任。2019年暑期三下乡,我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英、陈娓迪老师一起带队40名学生到贫困县安仁县龙海镇进行扶贫大调研和帮扶。我们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在指导学生们如何开展实践之外,还要解决伙食和住宿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正直瓢盆暴雨,学生们都临时买了拖鞋,穿着拖鞋在暴雨中开展调研。返回途中,我们一路高歌《我和我的祖国》,那时候觉得非常自豪,学生们也从中深受教育那一次三下乡成为了学生们最美好的回忆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理解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担当。

     2017年,我们指导学生成立了两个志愿服务团队一个致力传播以红医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另一个致力于为社区提供学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最初是学生们的一腔热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为社会服务的习惯。2018年,其中一个获得“十佳志愿服务团队”称号今年,两个团队同时获得“十佳志愿服务团队”的称号。两个志愿服务团队学生发挥社会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青年学生从来就不乏热爱自己国家的激情,只要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定能成为国之栋梁。学生周文婷说:“老师,我会一直跟着您的脚步前行”学生的话一直鞭策着我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而不懈奋斗。

三、在辅导员的职业道路上,努力践行“爱的教育”。

教育最有利的武器是爱博爱是一个教育者应该有的情怀。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段故事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孤儿,有一段时间她每天靠吃包子度日,我知道后就把自己的职工饭卡给了她,毕业后,她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常常给发信息表述感谢;还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帮助和陪伴下,逐渐走出心理阴霾,如今这个学生说我是她的第二个妈妈前一段时间她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我一直陪着她,帮助她宣泄负面情绪家庭困难,就帮助她申请困难慰问金,并尽自己的能力资助她,鼓励她要勇敢走下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需要,针对2017级学生,依托项目带领他们在大二阶段做了一个“学士后”公众号,帮助学生通过校友资源获得实时有效的职业体验。我常常不分上下班主动QQ联系远在外地的实习生,要求他们把简历发过来并一一指导修改,一对一教学生们如何择业。专升本的学生对我说“我从没有碰到您这么好的辅导员!”也有找好工作的学生第一时间跟我报喜,回到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老师,我必须见到您!”

前两天,一个专升本的同学找好了工作激动地告诉我说:“老师,我找到了我们茂名市最好的医院茂名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时间跟您分享这个好消息。您每天给我们发就业信息,修改我们的简历,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带了两届毕业生,人数不多,其中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任职的8,不仅在省内各市级中心医院都有任职的,在珠三角地区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山大学附二、附三、肿瘤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知名度较高的医院都有所带学生任职。这些高质量的就业充分证明了影检学院的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些高质量的就业当然不是个人的功劳这些成绩进一步促使我去思考大学应该如何去培养具有社会担当、为国家做贡献的医学生;促使我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好最珍贵的大学时光。

    四、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书写教育奋进之笔。

我常常写一些经验性的文章给学生,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在他们思想出现偏差的时候、在他们需要激励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写,利用在公交车上、在走路途中、在陪孩子的闲暇时间写出来分享到QQ空间。有时候学生受启发会主动来谈感想也有学生说倦怠的时候读我的文章给自己打打气,还有其他学院有过一面之缘的学生,因看了我的文章特意找我来解惑的。我的文章《追梦赤子心 务实果敢行》曾获得湖南省高校新闻评比通讯类的二等奖《新时代教育之思》在学校的机遇与挑战大讨论征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中获得金奖。

有学生曾对我说:“相信您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学生的期待,正是我的职业目标所在。最后用马克思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汇报:“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