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助廉专栏】湘南学院家风故事分享

  • 作者:
  • 来源:纪检监察处
  • 时间:2024-05-13

编者按:4月17日,学校在2号办公楼3楼会议室开展“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会上,3名学校领导干部家属代表作了家风故事分享。现将这些家风故事进行刊登,以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校园文化氛围。


家风故事分享(一):刘思妤、谷彬家庭

刘思妤:树清廉家风 建最美家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家庭信奉、推崇的经典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号召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等等都闪烁着优良家风的思想光芒。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至今为世人尊崇。我深以为然,但我也在想,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回想过往,平凡岁月,柴米油盐,没有惊世的波澜,没有起伏的篇章,或许迸出的一个个词语:温暖、和谐、正直、光明…以及那一件件关于爱的故事,正在诉说着我这个平凡家庭的质朴家风。

一、温暖家庭,爱的传递,造就有温度的人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有忙不完的工作,他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廉洁奉公,做人正直、勤俭、善良……母亲是护士,工作三班倒,父亲会在母亲值班的每一个深夜陪同母亲一起回家,回到家要照顾老人,又要辅导我的功课。父母之间的爱、理解和支持也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我。父亲常说:“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要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能浪费,因为这富足生活是老一辈人用青春用热血换来的。做人对家人要孝,对朋友要忠,如果经商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如果为官最重要就是清正廉洁,做什么事就要有做什么事的样子……”那个时候我就想我以后有了家庭,我会把爱传递下去,会把父亲对我说的话讲给我的孩子,我想孝顺、善良、正直、敬业、清廉这质朴的家风就是这样传承的。

二、夫妻同心,爱岗敬业,营造清廉家风

参加工作之后,我入职湘南学院,“明德、博学、创新、笃行”的校训和“勤奋、积极、严谨、敬业”的家训共同指引着我。我和丈夫谷彬同志同在学校工作,共同组建家庭15年来,两人工作上互相支撑,生活上相互照顾,同心共建廉洁家庭,相互做好对方的“廉内助”。谷彬同志每年承担平均超过800节的课时量,工作也是非常繁忙,但是他工作上任劳任怨,家庭也兼顾得当。记得在2018年底,我刚生完二孩,由于教研室大部分老师在外学习,仅有3位老师在校,我们需要承担近2000名医学生的课程,同时面临2019年本科审核评估检查,那时候教研室还正在建设一流课程,我仅休了2个月的产假就提前销假回到工作岗位,一边带孩子一边挑起了教研室的担子,每晚加班到深夜,从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作为丈夫他理解我,更心疼我,为了分担我的压力谷彬同志默默承担了家里绝大部分的家务,辅导大孩的作业,我打心里感激他的付出。我们夫妻间经常互相勉励,做人要谦恭、正直、低调、清廉,要始终保持淡泊名利的胸襟,要跟那些甘于清贫、默默奉献的先进人物看齐,学他们前进的动力,无私的情怀,淡泊的心态。

三、教育子女,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幸福

我和谷彬同志都是共产党员,党教育我们要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忠诚担当。我们传承家风,牢记家训,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现在的我们也在无声地教育感染着我们的孩子,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和性情,让他们知道做人要谦恭、正直、孝顺、凡事节俭、诚实守信、遇事坚强、永不放弃。谷彬同志父亲身体不好,几次住院,尽管工作很忙,但是我们每日都会轮流守候在床前照顾,孩子们看见会给爷爷讲故事,在我们累了的时候也给我们揉揉肩。平时大宝攒的压岁钱他一分也舍不得花,但是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他会给我们买礼物;小宝的衣服至今都是穿着哥哥的,从不攀比;他会非常积极地参加社区和幼儿园的捐赠活动,把喜爱的书籍和玩具捐给更有需要的人,他说这样做很开心。我们坚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风世代相传才能让我们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抓好自身修行,管好家庭成员,以好家风来涵养好作风。愿清正之花永绽放,廉洁家风代代传。

 

家风故事分享(二):雷昌斌、时春红家庭

时春红:廉洁之家,风清气正之基

家庭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港湾、文化传承的基地,更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如何守好这个阵地也是我和昌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传承典型家风,引领家庭向上向善

历史上,许多家庭以其廉洁的家风享誉后世,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廉洁奉公的生活态度。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陆贾在任官期间清廉奉公,生活简朴,并教导子孙要“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我和雷昌斌是大学同学,骨子里都是非常上进、刚直的知识分子,一路走过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生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喜欢看各种历史书籍,例如《曾国藩》《百年廉论》《苦难辉煌》等,并以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向孩子讲述,希望全家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保持清正廉洁的态度和行为。雷昌斌虽然工作忙,经常加班、外出学习,但是从来不忘孩子的教导,一有时间就会高质量陪伴孩子,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良好的品质。

二、树立廉洁意识,筑牢家庭廉政防线

“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我和雷昌斌都来自农村,大学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我们一起在食堂就着咸鸭蛋吃饭。到现在,他有时候还会念叨,我们一起在南昌吃20几块的季季红火锅时,把肉让给我吃了,他吃青菜。我们在贫穷的日子一起成长,成为彼此生命中的支柱与慰藉。我们都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是厉行节约,不盲目攀比,给孩子们做榜样,培养孩子勤俭朴素的优良品德。我四岁的女儿现在看到掉到地方的米饭时,都会脱口而出“粒粒皆辛苦”。我会致力于以德治家,以俭持哝,以廉保家,时刻绷紧家庭廉政弦,常念家庭廉政经,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从而筑牢正风反腐的家庭防线。

三、维护家庭和谐,营造廉洁齐家氛围

我和雷昌斌相爱,相知,相守已经十八年有余,彼此深刻理解对方的性格、习惯、爱好,平时家庭氛围也融洽和谐。雷昌斌事业心很强,自从2020年开始担任中层干部,一心扑在事业上,除了忙于行政事务外,还要兼顾科研和临床业务,利用周末的时间和节假日去医院上班,我有时感叹他就是一只陀螺,总在不知疲倦地一直转着。家庭的和谐离不开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我平时尽量多理解和支持他,少一点埋怨和责备,争当“贤内助”“廉内助”,全力支持爱人的工作,坚持“五不五要”,即不传播负面影响、不滥用公共资源、不借权谋私、不干预不清晰的事务、不沾染不良习气;要勤奋工作、守住简朴生活、经得住诱惑、勤俭持家、树立清廉形象。

最后,我想以一段心里话和雷昌斌共勉:“‘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希望我们在事业上相互理解支持、在生活上相互包容关爱,携手相伴,廉洁齐家,用清廉的一生赢得平安的一生、幸福的一生。唯有勤廉不可负,且以平安共白头!”

 

家风故事分享(三):邓斌、黄海英家庭

黄海英:廉洁自律,勤俭持家,共建幸福小家庭

很高兴我们的家庭被评为2023年湘南学院“最美廉洁家庭”,我们将戒骄戒躁,不断进取,继续发扬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的好作风。

一、廉洁自律、清白做人

一个廉洁自律的人不仅在经济上不图私利、不徇私情,更在道德、品格和行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家族和社会树立榜样。在廉洁自律方面,我常跟丈夫说,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做任何违规违纪违法的事情。跟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不愁吃不愁穿,应该很知足了。不管你在什么重要职务上,都要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和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我们要活得安心,活得坦荡。

二、家庭和睦,同舟共济

我的家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六口之家,老大是个女儿,现在是一名大三学生。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2017年我生了儿子老二,现在读小学一年级。一家四口加上公公、婆婆组成了一个六口之家的大家庭。

公公婆婆跟我们生活有二十年了。生活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关心。公公、婆婆那一辈出身贫寒、生活艰苦,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好习惯。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他们俩都70多岁了,还在为这个家庭的发展劳心劳力。

丈夫是位工作事业心很强的人,一直想做出点成绩出来,为此他20多年来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当中,常年加班加点是他的生活“标配”,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40岁前他先后取得了博士学位、博士后证书,评上了教授职称,入选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获得了省级学科带头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等等很多项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拼搏,也离不开这个家庭无怨无悔地支持和付出。

2017年因学校工作需要,他走上了领导岗位,行政事务增多了,但为了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事业,就更忙了,这样送儿子上学、儿子的学习辅导、生活照顾以及参加培训班的接送都是我的事。公公婆婆负责接孩子放学,一日三餐、打扫卫生、接人待物等家务活,一家人形成了一种自觉分工、各尽其责的生活习惯。

我在教务处工作了二十年,很开心在离开教务处之际获得了学校2023年教学奉献奖荣誉称号,这是对我在教学管理岗位长期坚守、辛勤耕耘的肯定。虽然在教务处工作也忙,但我始终任劳任怨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家里的繁琐事务不让他操心。去年6月份,婆婆腰部骨折,从检查诊断到住院手术到办理出院,我是忙里忙外,丈夫因公出差没能搭把手。对此,公公婆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解,说邓斌都早已评上教授了,书也读到博士后了,怎么还一直这么忙?我给他们做工作说,有的人可能评上教授就躺平了,我也多希望他能多点时间陪陪我、陪陪孩子,但是这种躺平式的安逸生活不是他所追求的。他既要忙于行政上的事务,学术上他还想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此他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拼搏。2004年女儿刚出生不久,他就去了中山大学读博,三年读博期间,他回家次数极少,我支持他,之后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三年,我也支持他,2011年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2012年去美国留学我还是无怨无悔支持他,他现在忙于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我们仍然应该一如既往支持他才对。我们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他坚强的后盾,只有我们支持了,他才能更安心地工作……就这样,二老便慢慢理解了。

三、勤俭持家,家庭幸福

我和邓斌都来自农村,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我和丈夫常教导子女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吃穿用不攀比,家里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不轻易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就自己动手,不花钱请师傅,如我家门锁打不开了,发现是锁里生锈了,通过添加铅芯粉润滑后就将锁给打开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又能用了;全家人的洗衣洗脸水用桶存起来可以冲厕所;孩子吃饭掉饭,提醒他们不做“漏嘴巴”,这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粒粒皆辛苦;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滴水……节约意识已深入到我们家里每一个成员当中,并成为全家人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

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果腹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平安健康是幸福。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我认为一家人平安健康,互敬互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幸福。



一审:王梓豫 二审:李冰婧 三审:姚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