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胡静柔

  • 作者:新闻网
  • 来源:
  • 时间:2018-11-19

 

专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胡静柔

 

 

2018513日晚上8点半,本网记者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就从业经历、学科见解等问题,对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胡静柔进行了专访

 

走上新闻这条路 是偶然也是必然

 

胡静柔老师首次接触新闻领域,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写信”经历。小学四年级时,她曾为《潇湘晨报》设计报徽,结果失败落选而未被报社采用。于是她向《潇湘晨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询问原因,却意外收到时任《潇湘晨报》总编辑龚曙光先生的回信,此事也登上了《潇湘晨报》的头版。在信中,龚曙光鼓励她多了解、接触新闻行业。于是,从那时起,一颗新闻传播的种子便在她的心中悄悄萌芽。

 

而对于进入新闻领域,家人也给予了她非常多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父亲的教育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一个新闻事件,父亲会有意识地引导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某一电视台、某一主持人或者某一记者传递给受众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从小对新闻素质的培养,让胡静柔老师不仅在面对事情,能够保持足够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更培养和锻炼了她的新闻思辨能力。

 

不随波逐流 量变引起质变

 

在结束完自己的学业后,胡静柔老师依然选择留在教育领域,为莘莘学子传道受业。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她以“学生的积极性高低取决于教师的能力高低”为己任,通过设计各种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而在新闻教育的从业过程中,她也向父亲要求自己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她告诉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时,应学会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但这个“相反”并不指与主流舆论作对,或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为众矢之的辩护,而是强调要多角度、客观冷静地去看待事件。除此之外,她还叮嘱新闻学专业的同学,应在学习过程中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行走万里 结交人脉

 

    在私下生活当中,胡静柔老师喜欢旅行。她认为,新闻人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而旅行可以帮助了解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这对于拓展知识面、增加见识都有好处。

 

她还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把重心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而人脉便是伴随着自身的能力和实力而来的。在人际交往当中,既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合群,也不要“高处不胜寒”般地孤僻离群。只有在提高了自己实力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去发展人脉,为自己的未来搭桥铺路。 

 

 

 

 

 

 

 

供稿:邱莉 何紫薇 杨静 彭晨语

 

学生编辑:刘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