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娟:人生处处是拼搏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9-10-18

 

人生处处是拼搏

 ——记校级教学名师叶丽娟

金玲西 梁松涛 凌欣




    采访开始前,老师将笔记本递到了我们手中亲切问道:“可以写上你们的名字吗?”同时又将三杯冒着热气的茶递给了我们,“我很想多交学生朋友。”老师是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叶丽娟教授。很难想象,身为副院长的她却是一个如此平易近人又细致可爱的老师。

    叶老师很优雅,她身上散发出的文人气质常让人忽视她其实是位优秀的理科老师。记得我们第一次看她的资料,就曾被她履历上的各种荣誉震惊。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学生时代的她是否就是“一代学霸”?

    叶老师笑笑表示,其实大一时她也只是个“但求及格”的普通学生。当年,老师一直有个军人梦,在班主任和当老师的父亲连番劝说下,她才被引上了师范的道路。像许多大学生一样刚入学有些迷茫。大一转瞬即逝,暑假时,发生了一件对她一生影响很大的事——父亲告诉她说“你们书记给家长来了封信,称赞你是非常有潜力的。“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爸爸捏造的。”老师玩笑道,“不过那时的我可能真的就差这么句鼓励,大二大三我就开始朝师范方向不断努力。我不后悔读师范并一直坚持下去,对我来说,这是人生发展的。”初听老师的故事总觉得她是持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人生态度,其实不然,她可以“随遇”却不会“苟安”。为了弥补大一已然流逝的时间,在之后的学习中老师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她深知,只有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能选择喜欢的风景。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又圆了读军事院校的梦——她的硕士是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的。国防科大学风的浸染让她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去,这种经历一直影响她至今。

    科学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叶老师有着紧密关注时事和政策动向的习惯,一到电脑旁,她便会上网浏览时政报道,而相关的科技实验动态进展成果则是她浏览的重中之重。许多18级化环院学生对叶老师的第一印象都很深刻。开学第一次专业教育课,老师课前匆匆赶到,她诚恳地向同学们表达了歉意,并且解释是刚从实验室赶来。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叶老师对实验的重视影响了很多同学,她常说:“现在愿意留在实验室的学生好像不是很多了,这很遗憾。”科研实验中繁琐的操作和对精准度的严苛要求使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但叶老师是个例外。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路途中,她主要从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热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其中“稀土配合物的热化学”这个研究方向是老师从师专开始就一直坚持的。天道酬勤,付出了努力,老师也有很多收获,她先后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21”人才工程人选等荣誉。如今,已然成为化环院副院长的她仍然坚持在学中教、在研中教,这既是对自己的提升,也是对学生的负责。

    正如叶老师所言,生活是发展的过程,如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她,工作中不再只有自己的学术难题,学生的教育是她新的挑战。这一点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深有体会。老师总不肯单纯地回答我们的提问,在遇到一些与学生心理有关的话题时甚至会反问我们的观点和态度,希望可以更多了解学生。“我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就像这次采访,不能只听我讲,我们都要沟通,你们反馈的信息对我也很有帮助。”老师笑笑说。每次她都会把和同学们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讨论集中,并在下一次实验中运用到课堂上去。在她看来,“授人以鱼”虽轻松,但“授人以渔”才是教学核心,在这条崎岖的路上,叶老师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每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甚至失败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可以做更多,身为教师,我应该尽量想在学生的困难前面,指导帮助他们,让他们发展得更好。”老师严肃道。教学之所以是门学问,是因为它不能“批量生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案例。因而老师非常珍惜每个和同学相处的机会。每一年她都会指导学生参加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她有一个小习惯——观察同学走出考场时的表情,这中间发生过很多趣事。曾经她指导过一个男生在湖南师范大学比赛,当男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高温环境中完成了高强度实验操作,后来到了休息区见到了老师,心态陡然放松,鼻血忽然就“奔涌”而出,怎么也止不住。这件事虽过去了很久,但老师一直清楚地记得这个场景。“学生刚从考场出来的表情都是最让老师感动的。”她说,“在这个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专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有发现他们的“独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有句话是‘人生难得几回搏’,但我更喜欢改为‘人生处处是拼搏’。”她正色道。可以感受到不论是科研还是教学,拼搏都是她生命的常态,尽全力将工作做好,就像无畏的攀登者眼中绝不只有脚下艰难的行进,还有路上独特的风景;攀登,不只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是让学生更好的成长,让雄鹰展翅高飞。


审核: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