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艺术类学术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20-07-23

我校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艺术类学术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 张娟 肖付平 李丽珍)71415日,我校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艺术类学术发展论坛在资兴举行。党委委员、副校长、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卫平教授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刘卫平在报告中指出,为推动学校特色科研,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应运而生,特色研究方向日趋明晰,团队成员数量与质量提升迅速,学术共同体意识得到树立,各类学术和服务项目开始发力,呈现出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艺术类特色科学研究,要充分依托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这个平台,以南岭民族走廊为研究场域,以乡村振兴为研究主线,突破学科界限,注重交叉融合研究;突出学科特色,注重艺术介入乡建研究;突围“国字”课题,力争高水平特色学术研究,让艺术学科在人才培养、特色科研、服务乡村振兴中绽放异彩。他强调,现阶段艺术类学科发展要牢牢抓住“特色”和“应用”两个关键词,依托横向课题纵向化来提升理论高度,借助纵向课题横向化来指导应用实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要注重特色艺术科研团队的打造,既要有数量,更要重质量,在不断优化团队结构中提升特色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他还强调,要注重“+人类学”学术思维,积极展开设计人类学、音乐人类学、美术人类学、环境人类学等研究,不断丰富艺术类学科特色元素和学术内涵,真正提升艺术类学科的学术品质和高度,提升艺术类专业高素质特色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艺术类学科要找准突破点和契入口,尽快介入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类科研选题多围绕乡建主线展开,在民族艺术文化守正创新、乡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入研究,真正为让农村更美和农民更富服务。




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学术副院长黄静波教授从生物学的DNA引入另外一个意义上的DNA——文化基因,生动形象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文化基因理论。



 

法学院副院长、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陈敬胜博士作题为《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科研课题申报》的学术报告。他以丰富的各类型各层次中标课题为案例,详细介绍了人类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选题经验与技巧。



 

法学院刘秀丽博士以《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和视角》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有关文化人类学的知识精要,并结合团队的研究方向,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具体探讨了“南岭民族走廊视域下的文化人类学议题”,列举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开拓了与会人员的理论视野。



 

美术与设计学院与会科研骨干汇报了专业发展情况、社会实践成果、拟申报课题的选题方向和思路。受邀专家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最终,南岭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构建研究、湘南传统木工细作技艺传承、湘桂摩崖石刻遗产的艺术人类学研究、湘南矿物晶体的时尚应用设计等选题初步列入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院2020年度艺术类方向选题库。

 

论坛最后,美术与设计学院邓渭亮博士汇报了《湘南非遗丛书》的前期准备、选题、撰写及出版情况。论坛对《湘南非遗丛书》的内容定位、编委组成、撰写进度等进行了探讨,该套丛书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结集陆续出版。

 

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学术骨干及研究院骨干成员30余人参加论坛。

 

 

 

编辑:李冰婧 审核: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