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湖南日报》刊登湘南学院《步入“春天”》
日期:2014-03-23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 打印本文

 

320《湖南日报》刊登湘南学院《步入“春天”》

 

    本网讯(记者 曹永平)3月20日,《湖南日报》在当日F2教育专版刊登了《步入“春天” ——湘南学院转型发展应用技术教育纪实》,欢迎大家火速浏览。

   网址:

    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4-03/20/content_799714.htm?div=-1

 

    原文转载如下:

步入“春天”

——湘南学院转型发展应用技术教育纪实

 

    本刊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李晓明

    春天,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2014年的春天,对于有着“百年办学,十年建校”珍贵积淀的湘南学院来说,更显得意义非凡:由湘南学院高斯贝尔产学研合作平台——微波通信联合实验室制作出的0.9 GHz频段Q值达到21000的陶瓷谐振器,远高于国家16000的参数水平,其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业内人士分析,这项材料技术的突破,抢占了国内微波器件与电路研发生产的制高点,将为高斯贝尔公司带来数亿元的产值。

    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是实验室研发人员的功劳,更是湘南学院转型发展应用技术教育结出的硕果。

    准确定位,突出应用教育

    2003 年4月,国家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将原来的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湘南学院。

    毋庸置疑,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

    同许多高等教育院校一样,湘南学院也经历了成长壮大的阵痛:沿袭传统本科办学思路,导致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以至于大量毕业生“学非所用”、就业困难;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薄弱……

    曾经一段时期,学生就业率低、社会满意率差,像大山一样压在湘南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心头,喘不过气来。

    学校的路该怎么走?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才是适合湘南学院的科学“捷径”?湘南学院苦苦探寻。

    2011年7月,郴州市副厅级干部、苏仙区委书记肖地楚调任湘南学院党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与广大教职员工一道,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要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必须坚持走转型发展的路子,坚定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在保持学校传统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应用技术教育!”找准问题的症结之后,肖地楚果断决策。

    这时,一些“老学究”急了:“发展应用技术教育,是要把学院沦为职业技术学校了呀?”、“不行不行,这样会把学院的传统丢了!”

    肖地楚耐心地解释,作为地方院校,本来就是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满足本地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设立的,因此,为地方服务,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就是湘南学院的生存之基和活力之源。必须实施校地互动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牢牢抓住服务观念转变与服务能力培育这两大核心问题,加强同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着力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服务地方中壮大自我,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肖地楚的一番话语,仿若拨云见日,让广大教职员工豁然开朗。

    很快,学校党委绘就蓝图:把改革和发展作为主旋律,突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美丽校园“三项建设”,在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服务地方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美丽校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等五个方面实现“创新”。

    转型改革,迅速在湘南学院铺开。

    从公共课的教学转型改革中,足可见湘南学院的良苦用心。

    众所周知,公共基础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没有公共基础课的质量,就没有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水平,湘南学院以学生为本,出台了《湘南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以大学英语为例,学生进校后,学校立即进行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自愿,按照“非音体美”和“音体美”两大类分别进行分级,每类分为A、B、C三级,根据不同类、不同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实行滚动管理,自由选择。学生在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后,可以申请免修英语,也可以选择专业英语、考研英语或高级英语继续学习,这样一来,既尊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满足学生英语学习多元化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理论教学、专题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压缩课内理论学时,增加课外实践学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备受学生欢迎。

    同样,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分别达标”模式,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按照教材体例、从头讲到尾的课程逻辑体系,把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以前沉闷的教条式、灌输式教学带来了阵阵新风。

    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对公共课教学改革表示欢迎,93%的学生对公共课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效果表示满意。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以前上公共课,学生总是想方设法逃课,现在不同了,争抢座位的“爆棚”景象屡见不鲜。

    调整专业,匹配地方产业

    如果说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是应用技术教育的“牛刀小试”,那么,科学设置专业,服务地方发展,则是湘南学院推行应用技术教育的“重磅炸弹”。

    院长曹石珠告诉我们,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转型发展、推行应用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使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他们按照“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以特色学科对接区位优势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思路,根据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应用学科专业。

    学院广泛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论证与建设。目前,学院应用化学(冶金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都建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各界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邀请他们来学校,为专业建设问诊把脉,分析区域主导产业调整动态、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剖析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而使得学院的专业建设目标更明确,活力更充沛,与业界更亲近。

    同时,学院紧紧瞄准市场需求和地方产业链条,“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就培养什么人才”,逐步构建起一个适应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用类专业群。

    近些年来,学院针对郴州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对应设立了应用化学专业(冶金方向);针对郴州加快湖南视讯产业基地建设,对应设立了应用物理学光电子方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针对郴州扶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业态,对应设立了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针对郴州大力发展粮油、烟草、畜禽水产、竹木、果茶五大“百亿产业”,对应设立了生物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在采访中,香港喜来都公司董事长龚忠明高兴地介绍,前不久,公司与湘南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联合办学:由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学院建设高尔夫球练习场,学院开设体育专业高尔夫方向,力争今年秋季招生。

    龚忠明说,目前国内这个专业的学生“俏”得很,公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尔夫专业人才。这不,刚跟湘南学院签约,山东就有几家球会跟公司联系了,请求定期向他们输送人才。

    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要加强,相反,对于一些社会适应性不强的专业,湘南学院建立了退出机制。去年,学院就将退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物理学专业。

    通过专业调整与改造,湘南学院逐步形成了国家—省—校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湖南省“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规模的比例达到40%。

    事实证明,学院近年来开设的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播音与主持、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与目前郴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高达100%。

    强化实践,培养技能人才

    发展应用技术教育,说白了,就是要加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如何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湘南学院提出,到社会实践中去提升,到实验基地上去汲取,到产学研平台中去摸索。

    学院制定出台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和地方企业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011年5月10日,总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湘南学院-高斯贝尔联合通讯微波实验室”挂牌成立。实验室除完成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微波工程技术水平外,还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有关企业的生产、产品开发。

   “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实验室,是学校与郴州市金旺有限公司、郴州市金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该实验室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蓝狐网络有限公司投资60多万元,与学校合作共建“网络与通信安全实验室”。郴州源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赠送价值60万元的“黄金眼智能安防系统”,专门用于通信工程等专业实践教学。

    短短几年时间,学院与各企业、医院、学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10个,其中教育实习实训基地22个,医学实习实训基地38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50个。有11个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到社会实践中检验知识,增加历练,提升水平,湘南学院不放过每一个机遇。

    2013年9月,“东江湖杯”2014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决赛在郴州举办,来自韩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新西兰等国的选手云集郴州。这对于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为此,学院派出了50多名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队伍,全程为赛事提供翻译服务。他们流利的表达能力,热情的服务态度,给外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2年成立的“湘南学院法律服务志愿者窗口”,是法学系学生最喜欢的去处之一。学生朱宏杰感慨地说,每次来到这个窗口,就像真正走进了社会,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现实案例,对学习帮助很大。前不久他在接待一位上访老人时,根据自己学的知识,积极为老人提供法律服务,得到老人的高度评价。

    到目前为止,志愿者服务已超过300个工作日,成为法院接待来访群众的窗口、学生稳定的实践平台和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窗口。

    不仅如此,学院法学系还与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了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定期由法官们“手把手”地带学生,让学生们尽快适应法院工作流程,掌握技能。去年,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法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各种各样的技术研发、科技应用活动层出不穷。2012年,吴平、吴亮、李躺等8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学生创新团队,主动开展天然桃胶软糖生产技术研究,获得国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该研究成果已经与临武县舜珠红心桃农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开发,备受果农欢迎。

    ……

    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湘南学院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使得大批企业、事业单位纷纷到学校“抢”人才。一时间,湘南学院的学生成为“香饽饽”。

    高斯贝尔董事长刘潭爱提起湘南学院的毕业生,总是赞不绝口,称“湘南学院的学生适应力强,来了就能进入角色”!

    宇腾有色则从湘南学院到企业锻炼的实习生中,直接挑选人才。2010年以来,已有22名学生留在公司工作,其中6人成为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湘南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到去年,该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0%。

    服务地方,助力经济发展

   “为地方服好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湘南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肖地楚常常这样告诫教职员工,作为地方高等院校的一员,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要“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在壮大自身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科技成果转换为经济硕果!湘南学院在行动。

    在与高斯贝尔公司的合作中,学院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积极为企业开拓新产品,改良新工艺。不仅研发出了国内领先的陶瓷谐振器,还帮助企业开展“平面微波电路及动中通阵列天线”、“GPS天线量产工艺改进”等研发活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原来的日产500多套提高到8000多套,一次良品率也达到了95%。

    学院“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发项目,与郴州市三农农业开发公司“联姻”后,一举使得该项目成为国家农业部的扶持项目,其“无菌冷却工艺”和“通道式高压灭菌锅”技术在食用菌行业得到普及应用,提升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了食用菌的产业发展,近3年为公司实现新增产值2.8亿元。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注入“三湘菌业”后,公司实施的1000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项目。如今,杏鲍菇生产专利成为郴州市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技术,通过“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了成千上万户农民致富。

    学院还指导郴州市芝草食用菌科技开发公司进行反季节袖珍菇生产,使该公司近2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此外,由青年教师王俊杰研发的“降压口香糖及其制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产品被列为湖南省第二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唯一指定养生产品。

    2012年,应用化学专业周崇松、邓斌等8位博士教授和10多学生组成的科研团队,与“宇腾有色”合作进行“豫光炼铅法”技术改造,建成投产后,为公司每年节约3000多万元成本,增加2000多万元利润,得到公司的高度评价。

    学校拥有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项目,与郴州“金贵有色”、“金旺实业”积极合作,开展了具有湘南地域特点的稀贵金属配合物可控合成、医药产品研发及其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在稀土配合物抗菌抗肿瘤作用、药用纳米金属铋有机配合物和湘南特有金属配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标志性科研成果。

    2012年以来,学院与郴州电信、长沙八骏公司共建网络资源,融资2700多万元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信息管理瓶颈问题。学院还与长沙八骏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应用软件,带来较好的市场前景。

    与此同时,医学各专业和郴州市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习见习、医疗师资培训服务等深度合作,各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送医下乡,为本地临床病人诊治、疾病预防、突发卫生事件处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艺术设计系主动为湘南风情园爱莲湖风景区、耒宜高速公路郴州出口景观、濂溪书院、天堂温泉等设计项目,为大冲山辣业、百福特土特产、国丰(湖南)农业有限公司等产品设计包装,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计算机科学系积极参与地方信息化建设,参加了数字郴州“十二五”规划、郴州市“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郴州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参与郴州“数字城管”、“平安城市”等重大项目的设计咨询与论证工作。

    湘南学院还与桂阳县合作开展“蔡伦与桂阳”的横向课题研究,与嘉禾县政府签订协议,成立了嘉禾民歌研究基地,发展、提升和宣传推介嘉禾民歌文化……

    “地方有需求,学校有响应,师生有行动!”湘南学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据介绍,仅2013年,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省内外大中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开展旅游、师资、经贸、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文化各种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资质认证的人才培训达6000余人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文化讲坛、形象策划达100余场次,为地方政府参谋决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教育和智力支撑。

    完善管理,步入发展春天

    有人说,学校教育改革,改到难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甜处是学生。

    这话不假!在湘南学院采访,我们发现,转型改革渗透到了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教职工联系学生制”,将学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2012年,学院出台了《教职工联系学生制实施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和干部以及符合条件的职工,每人必须联系16至20名学生,负责对所联系学生进行思想、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全方位关爱和引导学生,并在联系过程中做好记录,作为年终考核依据。目前,全校1.8万多名学生都确立了自己的联系导师。

    这种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做法,彻底改变了学生管理的既定模式,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对此也给予高度肯定。

    预检系学生陈佳谈起学校的老师联系学生制度时,一脸的笑容。她说,这项制度把大家的心联到了一块,联系老师就像自己的家长,平时受了委屈,或有什么开心事,都愿意跟联系老师倾诉分享,这对于学生的性格情操培养,大有益处。

    学校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声誉。在2014年艺术类考试招考中,有的专业报考学生比往年增加了好几倍。一位考生道出了心里话:“湘南学院环境好,关心学生,对我们有吸引力!”

    发展应用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老师是关键的一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用技术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为了提升队伍素质,学院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三百工程”,即派出100个教师干部下行业企业锻炼、100个教师海外进修、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去年,学院选派了47名青年干部教师到郴州市11个县市区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今年又选派了50余名教师(干部)奔赴基层,让他们在基层增长才干,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院不拘一格“用”人才,研究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仅去年,就面向社会各界引进了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湘南学院建立了弹性用人机制,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渠道,积极从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授课。

    去年,学院先后与上海龙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杰普软件公司、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广州星河湾集团公司、湖南省湘昆剧团等签订合作协议,先后邀请了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186人次来校授课。学校还从各企业、行业聘请兼职教师380人,通过运用“兼职模式”、“兼课模式”、“拜师模式”、“客座模式”等方式,构建了一支灵活的、多样的、多元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应用技术教育,为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探索建立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和领域学习交流、接受培训、参与研发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近年来,已经有500多人次的教师到企业和有关行业开展专业实践工作,有213人取得本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对此,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授杨德俊感触颇深。他说,发展应用技术教育,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用融合。对于老师来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好这种本领,到了社会后,能够独立用知识指导生产。为此,近几年来,他尽力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先后组织8个学生团队,对杏鲍菇、袖珍菇等种植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他教出来的学生,也成了行家里手。

    转型改革还有力促进了内部管理。走进湘南学院,我们发现这里的生活、教学秩序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后勤管理方面,将总务处和后勤服务公司合并,成立后勤管理处。按照市场机制,对校区的物业、水电、食堂实行承包经营,高效运行,每年为学校节约经费1000多万元,清退临时工近200人,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院制改革按照“管理重心下移、实行目标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原则,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对部分教学机构进行了撤并、重组、更名。成立了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成立了医学教育管理“院系合一”改革领导小组,经管系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使得运行更为顺畅。

    学院出台了《绩效考核办法》,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今年,学校还以项目带动,奖励为主,进一步拉开二次分配的差距,以此褒奖先进,鞭策后进,让“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默默无闻,到显山露水;从传统的综合性高等教育院校,到转型发展应用技术教育,湘南学院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迎接她的必定是五彩缤纷的春天!

核发:admin 点击数:1 收藏本页